艺术讲座之——陈莉华女士的快乐艺术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0-28

 
     08年9月26日晚上,学院B楼学术报告厅里充满了掌声、笑声,这里正是杭州电视台总导演陈莉华女士的《艺术人生》讲座现场,到场的有学院常务副院长朱卫东、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邓小鹏老师、学生处处长张楠老师、以及其他教研室的老师和学历生、进修生、自考生、甚至还吸引了食堂的工作人员。

 

   

     陈导开场谦虚地说道:“我也是第一次到美术类院校讲课,讲《艺术人生》这个课题似乎有点太大,有点紧张。(掌声、笑声)笑着说:我还是讲一下我的30年从艺生涯吧。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没有恢复高考之前),年轻人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兵,于是我就十来岁就去了南京军区,在前线歌舞团学了六年舞蹈,得到了当时最好的舞蹈教育,成为了团里的主演,可是不幸的是发生了,85年我发生了车祸,回到南京修养了一年多,后来,我就想,我不能只做演员,我要当作导演。我是个比较幸运的人,正好那年恢复高考,我就拼尽全了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新闻系,那时候还没有艺术系。我也比较幸运的录取了,反而很多军区的新闻干事大都没考上。毕业那时浙江、江苏、上海武警文工团纷纷成立,都想叫我过去,恰好浙江武警总队的领导是我们南京军区的,所以就被安排到了那当团长。我是又做管理又做编导,培养了一批专业演员,编导了《共和国旗帜下》、《母亲》等作品获得了文化部的奖章。之后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我离开了杭州,回到了南京,想过做生意,也试过了我不是做生意的料,之后我被广州城市电台的朋友叫了过去,恰好那时杭州电视台也刚刚成立,电台的领导也极力邀请我过去,我那时不懂电视艺术,我拒绝了杭州电台的领导,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去了广州城市电视台,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这家电台也是香港人创办的,我在哪一天被逼着一天编两三个舞蹈,而我在国内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编一个节目或以台晚会,我就变成了编导机器,演员机器。半年内培养了三个编导,也成功策划编导了《世界举重锦标赛》并且受到了广州市政府的嘉奖,也得到了著名歌星黄家驹的姐姐黄小琼的亲自接见和奖励。说到这时,陈导深沉的说道:很多事情只要你尽心去做,你就能做成!一定成!(掌声)99年,香港回归了,由于国内政策的原因,广州城市电视台拿不到全国转播权,被迫撤资解散。恰好广州城市电视台的股东之一是杭州电视台的领导,我再次被杭州电视台邀请加盟,这次我没有拒绝,因为我懂得了电视的各个流程。一来杭州被安排在杭州电台集团下属单位宋城旅游文化公司做了一年艺术总监,策划和编导了到现在一直经久不衰的《宋城千古情》之后在杭电第一的大型专题项目就是策划了省《建军70周年》,得到了杭州市政府四套班子的一致好评,93年还策划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在接下来的几年还策划编导了《花卉小姐》、《森博使者》《杭州小姐》等等,成了杭城业届第一个选美的大牌人物。一直做到现在的名城杭州电视台的总导演。我觉得一个人当你选定义个目标的时候,你坚定走下去,一定会成功的,真的,一定会的!(掌声)
    接下来是提问时间,同学们抢着提问,第一个同学问道:“陈导,为什么你的艺术生涯都是那么顺利?陈导笑了笑说: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想给大家带来快乐,不想讲一些不开心的事,既然你问了我就讲讲我的艰苦岁月。我在前线歌舞团的时候被误作恋爱对象,被禁锢在军区牢房里过,在那个年代是不允许谈恋爱的,也许你们80年后的体会不到。85年的时候出过车祸,当时跳不了舞,也做过生意;被一个外商骗的一无所有;工作也丢了,我也想过自杀;在武警文工团没分到房子,在杭电的时候天天骑自行车上班,不懂得搞政治,还做了两年冷板凳等等。从一个普通的舞蹈演员到知名电台总导演,这些算什么,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过辛酸和泪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掌声)
第二个学生问道:民间舞和民族舞有别?

    

    陈导马上站起来跳了两个小动作,并举出真实的例子回答同学们。年纪大了,舞姿依然优美动人。
陈导的艺术观:她认为对立统一的美是最高境界的美,比如雕塑《维纳斯》、国家体育馆《鸟巢》、舞剧《孤单芭蕾》等等,对于美术来说,舞蹈就是一副流动的人体画。(掌声)最后她说:我今天的收获是快乐(掌声),艺术是相通的,我们要怀着一颗乐观的心的享受生活的快乐,去享受艺术的快乐,谢谢大家!(掌声)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找陈导签名合影留念,依依不舍的离开。我们美院的学生大都不快乐,都在为自己前程而苦恼,为自己的专业创作而苦思闷想;是啊,我们何不像陈导一样做个乐观的人,换个角度去看看自己;去看待自己的专业,会不会有新的快乐呢?会不会有新的创作思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与美院学子共勉!
 
                                                                                                   文:郑东风 图:李若熙
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I 浙ICP备05014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