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毛建波教授关于“中国画诗词题跋”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28
6月18日晚,我院研究生处副处长、史论系毛建波教授应邀来成教学院作题为《中国画诗词
题跋》的精彩讲座。
他在讲座中指出:在中国,由于文学与绘画抒情表意的共性,它们作为姊妹艺术,有着深
他在讲座中指出:在中国,由于文学与绘画抒情表意的共性,它们作为姊妹艺术,有着深
厚的血缘关系,“诗是无形画,画为不语诗”早已成为共识。中国文人画自古有所谓“三分画
七分题”之说,一个优秀的国画家,不但要懂得画学,也要懂得文学、美学、甚至哲学,更应
该懂得诗词学。诗工而书,书工而画,以诗为魂。这是书画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途径。书中
有诗,画中有诗,书画方有大的气象。故在中国画上,通过诗词题跋,可以申发画意,增加内
涵,提升意蕴。
题画诗始于六朝,兴于隋唐,至宋代文人画流行,更是大量涌现。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
雨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所谓 “画中有诗”,实
际上就是明确提出文人画应当具有超乎于绘画之上、在所描绘的有形之物内蕴涵有更为丰富的
无形的内容;就是明确提出绘画与诗歌一样,不仅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要“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中国水墨画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
情味并且带有诗的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和“意趣无
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
同时他在讲座中指出: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融会贯通的创作方法和心态,所
同时他在讲座中指出: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融会贯通的创作方法和心态,所
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
于笔下。”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这段话其实是说艺术创作中作者本身
的境界问题。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谓气吞宇宙,大气磅礴。不仅写出了毛泽东无与伦比
的帝王气度和博大的胸怀,以及雄伟的气魄,还写出了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毛泽东则
显然以将“豪杰”与“圣贤”集于一身为己志,既要称一世之雄,也要做“百代帝王”。
另外,他在讲座中指出中国画家的笔墨里往往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
物则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如徐渭的《墨葡萄图》之所以能广为传诵,很大
程度上也得益于画上的题画诗。画面上方以行次敧斜的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
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
一位才情满腹而不得施展,历经劫难,心中愤懑悲歌的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笔
下,成了主体价值的象征。
最后他指出中国画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风格,成为东方绘画的最高代
表和典范,在世界视觉艺术史的长廊之中堪称灿烂辉煌的原因正是在于中国画是融诗书画印于
一体的综合艺术,而诗词题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
妍”。他希望大家在提高自己艺术造诣的同时,一定要不断加强国学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
名具有高水平美术创作能力与新思维理论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学者型艺术家。
(特约记者:周步惠 摄影:陈琪斌)